【燃料稅應該隨油徵收!學界外最完整的說明】(質詢影片)
(有關我測試在Uber上申請當司機的劇情,請看到最後)
台灣討論燃料稅隨油徵收的議題超過十年了,這一次隨著機車稅單的爭議又浮上檯面,昨天交通部路政司朱科長在其他委員的公聽會中,對著媒體說了民國50年的經驗,當場唬住媒體,這個議題好像又要不了了之。今天,我們辦公室為了詢答做了相對完整的分析,請大家耐心看完影片,就知道隨油徵收的道理在哪裡了~除了學界的研究之外,應該沒有人做這樣的分析了。
交通部路政司科長朱大慶,以民國50年時,隨油徵收一年,但因為有非徵用油(就是不用課燃料稅的用油)被濫用的問題導致徵收不到,我們認為經過五十五年變化,路政司這樣抱殘守缺的理由,實在丟臉。分析如下:
一、徵收目的不同:當年政府課稅是為了找財源做事,現在的徵收目的卻已經包含了迫使交通工具的燃油效能的技術提升,除了愛地球,也會成為有競爭力的產業!證據就是,全球油價已經從高點下跌80%,綠能、電動車卻還是明星產業。
二、汽機車輛數差異大:民國50年代,非徵用車(大致是公共服務和軍方用車)的數量可能遠遠大於民間用車,隨車徵收可能還課得比較多,現在汽機車總數已經完全不可同日而語,路政司的說法真是不知今夕是何夕。
三、加油站規模與管理不同:民國50年,全台灣大概沒幾座加油站,連台塑都沒有,所以走私油行容易生存,現在加油站那麼方便,違法油行不容易生存。
四、收費的電腦化程度不同:民國50年要隨油徵收,發票一定是手寫,現在都是電腦列印,哪裡有隨油課徵的困難?
五、行政管理及稽查手段不同:這個就不用解釋了,過了五十幾年,政府和資訊工具完全不同世界,行政作業完全沒有問題。
結論:
趁著油價低檔,汽燃稅隨油徵收此期時也,未來如果油價飛漲,再以凍漲機制調節,一點問題都沒有!